2024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时间:1个月前
- 作者: 技术资料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自2001年至今,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显着进步,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自主产品、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但发展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基础理论不完整、技术探讨研究分散、产品品种类型少、临床应用有限等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日渐增长,医疗机器人行业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途。微创手术康复较快、失血和痛楚较少、并发症风险较低,使得患者逐渐愿意寻求微创伤的治疗方法,对医疗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加。
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医疗类机器人具有学科交叉广泛、高新技术应用密集等显著特点,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其战略地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在2013年的美国机器人发展路线图中,医疗机器人被列为机器人领域的第二大重要发展趋势;欧盟和日本也都在医疗机器人领域持续加大投入,鼓励医疗机器人的研发。
在我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部署中,将先进医疗设施与生物医用材料明确列为人口与健康领域5大优先主题之一;在科技部出台的《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中也将医疗机器人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
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的《2023医疗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约90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21亿元。
中国对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在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及使用单位主要有北京积水潭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国人民总医院、洛阳正骨医院等医疗机构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
2002年,在科技部项目支持下,北京积水潭医院以创伤骨科为切入点,启动了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探讨研究及临床试验工作。随后,国内多家机构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在创伤骨科、脊柱外科、运动医学等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部分成果已应用临床。
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说明,全球人口目前为82亿,预计到本世纪80年代将达到103亿的峰值。届时,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18岁以下的年轻人。
骨科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的相关性极高,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随之出现的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发生骨折、脊柱侧弯、脊椎退变、关节炎、关节肿瘤等骨科疾病的概率大幅上升。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分析:
骨关节炎、髋关节骨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和老龄化程度高度相关。据《中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骨关节炎患病状况调查》,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40-49 岁、50-59 岁、60-69 岁、70 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骨关节炎的患病率分别为30.1%、48.7%、62.2%及62.0%,骨关节炎好发于老年人。
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成果显着,精准定位技术精度已达到1mm左右,可明显减少透视辐射剂量,提高内植物置入精准度,已成功应用于骨科手术的诊断、治疗及康复过程,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传统的骨科诊疗模式。
自2001年至今,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显着进步,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自主产品、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但发展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基础理论不完整、技术探讨研究分散、产品品种类型少、临床应用有限等问题。
报告在总结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
想要了解更多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详情分析,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非常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